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撤回对美国3Leaf的收购后,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登出公开信,痛诉衷肠,表露心迹,称希望美国政府正式调查华为,还华为一个清白。   中美投资摩擦由来已久,尽管双方都公开表态反对保护主义,但实际操作则大异其趣。在中国有凯雷徐工案的无疾而终,美国则有中海油尤尼科的铩羽而归,华为本身在2007年收购3com公司亦受阻于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尽管如此,在商言商的收购方都选择了不了了之,因而华为的公开信才显得与众不同。

华为的选择自有其考虑,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此举并无实质意义。CFIUS相当于外资企业进入美国的“签证官”,它隶属于美国财政部,主要针对两类收购进行审查,一是涉及控制权的收购(一般认为是拥有10%以上的股份或在董事会中拥有股权),二是涉及所谓国家安全的收购。按照程序,一旦CFIUS希望否决一项收购,需要向总统汇报,由后者做出决定。然而,事实上,CFIUS几乎是不允许这一结果出现的,而是会通过施加压力的办法令收购者自动撤回。曾参与多起相关收购的美国礼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晋蜀对此即不陌生。据他称,有时甚至在收购方已宣布退出后,财政部副部长还要亲自打电话确认。

正由于存在着这一程序,被审查的企业一般面临两种选择,要么采取积极配合态度,通过内部沟通、补充材料以及游说,以迂回其政策;要么采取强硬手段,即坚持将程序走到底,要求将审查结果呈送到白宫,将皮球踢给奥巴马。在华为的公开信里,胡厚崑称,在2月11日CFIUS建议华为撤回审查申请后,“我们最初决定拒绝接受CFIUS这一建议。我们是希望走完全部的流程,以有机会还原华为的真相。但是,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此2月18日华为撤回了“收购3Leaf特定资产交易”的申请。

这意味着华为已经放弃了程序上的努力,公开信显然旨在施加压力,无奈美国的游戏规则在于尊重程序、就事论事,华为既已放弃便无机会,这种事后的宣讲便显得苍白无力。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这一公开信更像是对内的解释,而非对外的诉求。■

附:华为公开信驳斥外界四大质疑

话题:



0

推荐

张继伟

张继伟

4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网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