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网上忽然流行一个烧脑问题:为什么学历不值钱而学区房值钱?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致广大而尽精微、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极品悖论。读懂题干,胜读一整套的“人间喜剧”。
 
“学历不值钱”,说的是教育和就业。大学生从每年几十万到近800万,学位证书雪片一样从印刷厂下线,供需形势本就逆转。即使考上北大清华,脱颖而出也越来越难。学区房还是学区房,高学历已然是老皇历。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很可悲,答案估计和《金瓶梅》里说的差不多:躺着的地站着的房,手插不进的箱笼,鸦飞不过的庄园——西门庆的三观,多少有些质朴。
 
可是,面对光芒四射的房价,黯然失色的岂止是学历?上市公司辛苦一年,利润还不及卖掉北京二环的几套小户型。名目繁多的产业园,最后不都做成了房地产?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随时准备吞噬普通家庭过去、现在、未来的现金流。面对这样一个硕大无朋的再分配机器,人人都在担忧何以持续,然而音乐停下来之前,何曾有人停下舞步?——经济的脱实向虚,有着自我强化的心理基础和政经逻辑。
 
学历和学区房的悖论,说到底是知识和资本的比价失衡,原来可以相互通约的两种资源褪化成资本的一股独大:一方面,分数上多收了三五斗,改变不了旧毡帽朋友的本色;另一方面,获取良好教育的门槛还在被不断垒高,资本的力量进一步侵蚀普通人的资源获取能力,尽其所能地封堵住后来者上位的机会。换言之,不是学历不值钱,而是没有资本的学历购买力在下降,拥有学历的资本的估值在倍放——当落水的人们无论怎样努力都够不到最低一层甲板,当社会阶层难以流动,各种形式的焦虑、撕裂和对立就在所难免。
 
转型期的悖论和困惑当然不宜情绪化。结构性问题是全球恶疾,房价中的地域性差异也不容否认,中国经济的回旋空间之大,更一再超出人们的想象。然而,古人说“天助不可常恃,人事不可怠终”,战略机遇期不会一成不变,坐等畸形价格的自行调整,其后果很可能难以承受。对于当事者而言,改变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进而理顺房价中的扭曲因素,已是时不我待。
 
有了巴尔扎克的问题,就会有拉斯蒂涅(“人间喜剧”系列小说的主人公之一)的回答。毕竟,当年轻人都在为生存空间放手一搏,君子化猿化鹤,小人化虫化沙,还能用谁来实现规划中的远大前程呢?
 
来源于 《财新周刊2017年第11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3月20日
话题:



0

推荐

张继伟

张继伟

4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网总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