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昨天晚上众多网站、客户端纷纷登出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逝世的新闻,来源多指向一个伪造的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公告截屏。这一消息当然很快被证伪,多数媒体均在第一时间删除并致歉。假新闻和安全生产事故一样,令人遗憾但是难以根除。不过此次媒体集体中招,还是反映了一些共性问题,让人不吐不快。

首先,抢新闻不是抄新闻。有评论认为,抢新闻容易出错,国际媒体亦不鲜见,不值得大惊小怪。这不无道理,但是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抢新闻不是抄新闻,而是比谁先达到事发现场,谁先能得到权威信源的确认。如果只是躲在后台,比谁抄得快,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这与普通民众随手转发没有差别,不仅玷污了新闻职业,甚至也是对“抢”这一行为的不尊重。

每次重大新闻,都伴随着大量传言。因此新闻采访第一课,就是强调对信源的核实。在李光耀这一案例中,外界最容易获知的权威信源在于官方网站,而更直接的信源则在新加坡中央医院(包括财新在内的大批国际记者即守候在此)。一则并不高明的伪造公告,只要有基本的媒体素养和怀疑精神,就不会中招。此次假新闻战胜了多数媒体,说明安全生产出现了基本问题。

其次,抢新闻、假新闻重要不重要。读者对于假新闻的宽容,多半在于认为这种新闻无足轻重,快慢何足道哉,真假于我何有哉。新闻并非生活必需品,宜乎有此议论。不过,一则新闻重要不重要,取决于读者群。古时帝王暴卒,秘不发丧,关乎国本;股市消息,真假之际,巨利存焉。日常新闻的真假,看似无关宏旨,但媒体长期积累的可信度,是降低社会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谣言社会带来的猜忌和动荡,国人并不陌生。

其三,原创新闻重要不重要。从读者角度出发,只关心鸡蛋不关心母鸡,是人之常情。不过抄新闻固然多快好省,但对于“有毒资产”,仅从后台是难以分辨的,只有到现场去深入了解的原创新闻,才能带来真正有营养的内容。不仅如此,新闻版权对于原创者不仅是权利,也是责任。只有文责自负,媒体才有压力生产高质量的新闻。近年来,国内从业者乃至读者对于新闻版权的不重视,已经严重扭曲了新闻生产的正常机制,而劣质新闻对行业的破坏与三聚氰胺对奶粉行业的影响并无差二致。

最后是新闻伦理。每当名人逝世,关于记者该不该出现在现场,就会引起大量争议。政要的一言一行,一饮一啄,都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因而其隐私和个人生活受到外界的干扰,是从政者需要付出的代价。摒除情绪干扰,客观报道事实,是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事实上,在积极采访与尊重采访对象及其家人之间取得平衡,并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媒体既需自律,也无需自限,以作品说话,义在其中矣。

话题:



0

推荐

张继伟

张继伟

40篇文章 3年前更新

财新网总编辑

文章